2月26日,在加利福尼亞舉行的TED(科技、娛樂、設計的英文單詞縮寫)大會上,來自麻省理工大學的設計師、工程師、電腦科學家思凱樂?特比特(SkylarTibbit),向大家介紹了4D打印技術。 這項技術的核心就是要讓大家可以打印出一樣物品后,它可以自動適應環境然后變化形狀,屆時打印這個動作將不再是整個流程的結束,而是成為一項創意活動的一個步驟。 在發布會上,特比特還向大家簡單演示了4D打印技術的應用。 在演示中,特比特用水給打印材料賦予了“活力”,在將一根類似“繩子”的材料放入水中后,繩子自動開始變形,逐步變成了之前預定的形狀,這個看似神奇的變化,其實是通過給材料的不同部分編寫程序,以便使其能夠產生所期望的反應。 在大會上,特比特對觀眾們表示,“我們所想表達的意思是,你可以設計了一些東西,你將它打印出來然后它會自動變形和發展,這感覺就像是很自然地給這些打印材料注入靈性。” 不過,英國雜志《Wired》認為,就目前技術進展而言,特比特的技術最適合打印那些體積較小的物件,但特比特希望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找到打印出更大體積物體的辦法。另外他還表示,他不打算僅僅用水來作為材料變形的激發工具,還希望讓熱能、光甚至是聲音也能產生這樣的作用。4D打印技術目前還處于它的“幼嬰”時期,未來能發展成什么樣還不得而知,正如特比特所說,“我們現在還僅僅是揭露了這項技術的皮毛而已。” http://www.ychtcm.com
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。